美国“汉字叔叔”的中国情缘:想在中国研究汉字 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美国“汉字叔叔”的中国情缘:想在中国研究汉字

2016-03-07 11:31:00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

  一个美国人因为对中国汉字感兴趣,三十多年前不顾父母反对,背起行囊到中国台湾学习汉语。他是Richard Sears,中文名叫斯睿德,网友亲切地称他“汉字叔叔”。

  出于对中国汉字的喜爱,在台湾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斯睿德自费创建了汉字字源网,因此穷困潦倒,遭遇了没有工作缺乏资金,无法支付房租和服务器等各种费用的窘境,做了4次心脏手术,差点儿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汉字的研究,也没有放弃建设自己的网站。

  4年前,一位网友发现了汉字字源网并分享给其他网友,斯睿德因此在网上“火”了起来,他的故事为更多人所知。

  他的网站更新了吗?他找到工作了吗?近日,《青年参考》记者专访了“汉字叔叔”斯睿德,为你讲述一位美国老师和中国汉字间的不解情缘。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今年65岁的斯睿德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件看上去很旧的格子衬衫。他说汉语时总是很认真,每次说完还要问我是不是有很重的美国口音。他随时拿着笔和本,看到简体字就要写出它的甲骨文。

  之所以对汉字这样如痴如醉,要从1972年说起。那时,斯睿德是波特兰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已经做了两年的背包客,可俄勒冈州的平淡生活令他感到无聊。“为了让生活更有趣,我决定学一门外国语言。”于是,他“选择了世界上将近20%的人都在说的汉语,因为那是种很神奇的语言”。

  彼时,中美还未建交。为了学好汉语,他准备先去台湾。这个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切断了对他的资金支持。但学汉语的想法就像一颗种子,在斯睿德的心里生根发芽。他拼命打了几个月工,终于买到一张从美国到中国台湾的单程机票。

  刚到台湾时,斯睿德通过书信联系到了他一直很喜欢的台湾作家三毛。“经三毛允许,我翻译了《哭泣的骆驼》和《撒哈拉的故事》,可那时的我刚学汉语,翻译得不好,美感不足。”让斯睿德感到幸运的是,1981年他见到了三毛。“她是个性格豪爽的人。”他回忆道。

  虽然22岁就去台湾学汉语,但到了40岁,斯睿德仍然不会读写汉字。“为什么要背那么复杂的符号?”一个汉字为什么要这么写?他觉得没有逻辑,背了也没用。“我是一个科学家,我不喜欢死记硬背,我要找到规律。”

  于是,在悉心钻研下,斯睿德发现大多数汉字都有“源头”,都是从象形文字演变来的。“每个字都是有故事的,如果认真研究,就会知道象形文字是怎么演变成简体字的,合理的演化过程让人更容易记住。”

  从开始决定学汉语到有了自己的汉字字源网站,斯睿德一直在整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这些古汉字。在一个中国人眼里都是很枯燥的这些工作,一个外国人却坚持到了现在。

  “兴趣是最重要的原因,一个人有爱好,做喜欢的工作是不会累的。”除了整理汉字,他平时做的大部分事情也都和喜好有关,比如每周去北京师范大学用英语教授物理课。“我很喜欢研究物理,也很开心能有在中国做物理教师的机会。”他还报名参加了学习《论语》的课程,在那里他和大家一起切磋书法。“活到老学到老”是他在课上学到的,他将这句话视为人生格言。

  “我很喜欢中国,喜欢中国的文化,中国是我的家,我在这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如果可以,我想一直留在中国。”斯睿德一字一句地告诉《青年参考》。

  “我担心有一天汉字会慢慢消失”

  斯睿德去过很多国家,他把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写下来,发在脸谱网(Facebook)上。“我的朋友都是对世界感兴趣的人,我会把自己的经历给他们看,他们从故事中可以了解未知的地方。”

  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斯睿德发现很多中国人其实不太了解美国人的生活,很多美国人也不太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有时他会写在中国发生的有趣的事给美国朋友看,有时写一些身边的故事给中国人看。

  在他的脸谱网页面上,有他经常光顾的早餐店的中国夫妇的照片,有他和学生的合照,就连隔壁家养的一群鸽子,他都会拍下来,附上故事。在他眼里,任何人和事物都是有故事的,都值得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斯睿德见证了中国这些年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讲英语了,基本上30岁以下的中国人都学了12年的英语,这在三十多年前是不可能的事。”英语的普及说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在与时代和世界接轨,但斯睿德有点儿担心汉字、汉语会逐渐消失。

  “去年有大量中国人移民到了欧洲、美洲,也有大批外国人来中国,世界日新月异。也许百年后人们就不再会用汉字、讲汉语了,中国人应该从现在开始保护汉字。”斯睿德不无担忧地告诉《青年参考》。

  随后,他用曾经的一段经历来证明自己的担心。“在我小时候,家乡所有人都是白种人,但现在几乎百分之五十的人变成了其他族裔,这样当然不是不好,只是一个例子,我担心有一天汉字也会慢慢消失。”

  用网站帮人们了解汉字

  由于签证快到期,斯睿德不知道自己还能在中国待多久,可他没有停止整理汉字字源信息,最近几个月他一直很忙,忙着分析9200个最常用的汉字。

  也许是看出了记者脸上的迷茫,斯睿德随手在本上写下一个“先”字。“这个字,在古代是一个会意字,但现在它是一个单独的字,不能被拆开,我要把它的各种写法都整理好,还要数字化到我的汉字字源网上。”

  汉字字源网是他在1994年建立起来的。在那之前,斯睿德一直生活在台湾,直到突发心脏病。“坐着、躺着还可以,走路特别困难,非常难受,心脏好像被人抓紧。”斯睿德决定回美国开刀。他前后动过4次心脏手术,做了3个支架、4个搭桥。

  出院后,他决心用剩下的生命做最想做的事。“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时,我会打电话给朋友说再见;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毫无疑问我会数字化中国的古书《说文解字》。”

  斯睿德说,他从那时起决心建立汉字字源网。

  那时,没有资金和人员的斯睿德想建起这个网站并不容易,但大病初愈的他没有放弃。1995年,他在硅谷找到了一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自掏腰包雇了来自唐人街的中国女子安做助手。安用了7年帮斯睿德把《说文解字》《六书通》《金文编》《甲骨文编》里所有的古汉字输入到电脑数据库里。

  整理10万个字符,编码后放到数据库中,再做成网站,这是费时费力的繁杂工作,斯睿德几乎把所有积蓄和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上面。

  安问他:“你这样做值得吗?你是为了什么?有一天你会变得很穷。”

  “我做的就是自己想做的事,这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让自己和那些对汉字感兴趣的人更了解汉字。”斯睿德回答。

  为了把网站做得更完善,斯睿德要买很多有关汉字的书,可是有些书在美国买不到,有的书上会有错误。于是,2012年2月,他来到中国大陆,一边工作一边研究汉字。他找到了很多珍贵的有关汉字的书籍,拜访了许多古汉语专家,收获很大。

  沉浸在汉字中的斯睿德很快遇到了困难——签证到期,必须在10日内离境,可他的汉字研究工作还没做完。在网友的帮助下,北京师范大学接收了他,让他用英语教物理,一周两节课,每月能拿到大约4000元的工资。

  “我想留在中国研究汉字”

  如今,斯睿德住在牡丹园地铁站周边的平房内,步行到地铁站大约需要15分钟。房间里放置了单人床、小书桌和放满了各类汉语词典、大学课本的书柜。北京师范大学提供给他的免费公寓在2015年到期,他不得不让朋友帮他另觅他处。

  “我在北京的生活并不富裕,可我能得到一份工作,能继续留在这里研究汉字,这让我很高兴。”斯睿德坦言他喜欢做物理老师,因为这和做一名英语老师比起来更具挑战性。

  斯睿德和学生相处愉快,他最喜欢那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他发现,现在的中国大学生特别想看世界,越来越多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我问学生为什么选择学物理,有的说是父母让他学的,有的说是因为可以找个好工作,令我高兴的是,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说他们喜欢物理。”

  2015年,斯睿德和北京师范大学3年的合作期满,签证和工作成了他最大的困难。如果签证日期无法延长,他就得回美国;如果找不到工作,他就没钱更新网站,就会无家可归。他对《青年参考》说:“刚来中国时,我穷到只能住公园。我把所有的钱都用在研究汉字和创建网站上,我的网站不是营利性的,因为我不想让广告打扰想了解汉字的人。”

  “我的妈妈直到87岁还在教书。如果我是健康的,如果我的签证时间可以延长,我就会留在中国继续教书,一直研究中国汉字。”斯睿德说。


相关热词搜索:汉字 中国 美国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626-4893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