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青岛游学勤学汉语 悟中式思维学中国文化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美国学生青岛游学勤学汉语 悟中式思维学中国文化

2016-07-26 11:23:00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孩子利用暑假出国游学,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提升自身外语应用能力。而就在不久前,16位美国学生刚刚结束了在中国的游学。这些美国学生是怎样游学的呢?他们的游学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目标实现了吗?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孩子利用暑假出国游学,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提升自身外语应用能力。而就在不久前,16位美国学生刚刚结束了在中国的游学。这些美国学生是怎样游学的呢?他们的游学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目标实现了吗?     游学为期两月不能再压缩了    “这次游学让我感到最遗憾的是时间太短了,我希望能在中国多停留一段时间。”7月17日是王路科(LukeKemner)和同学们离开青岛返回美国的日子,临行前他这样对记者说。所谓“时间太短”,其实从同学们5月16日抵达中国开始算,已经有两个月了。比起我们常见的十天半个月的游学,这些来自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同学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委实经历了不少。    第一周,同学们在北京游览了故宫、颐和园、长城等著名景点;在随后的7周,他们来到青岛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中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最后一周,他们几乎一天一市,游历了枣庄、济南、泰安、淄博、青州、潍坊、烟台等地,了解儒家、道教、佛教文化以及齐鲁历史和抗战历史。    这样的游学行程和内容是“领队”老师谢博德(Eric Shepherd)制定的。不少青岛人对谢博德这位“中国通”并不陌生。他是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自2009年以来,他每年都会带学生来中国,以青岛为“大本营”展开游学。    以谢博德多年的经验来看,游学时间不能再压缩了,否则学生学不到东西。假设游学时间为两周,那么第一周基本都用于倒时差了,而第二周学生刚刚对国外生活有所适应就要回国了。因此为了让学生确有所学,谢博德安排学生第一周在北京游览,一边倒时差,一边在文化历史之旅中慢慢进入游学状态;然后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中文,这期间,学生会感到前几周内容太多消化不了,到了第7周才开始适应,之后便会学得很快、学得很多;最后一周的游历则是对先前所学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学占80%玩占20%    的确,不同于某些短期游学的“走走看看”,谢博德和美国孩子们最明确的游学目标就是“学”:一是巩固学生在南佛罗里达大学所学的一年级中文内容,二是锻炼中文听说能力,三是让学生慢慢接触、习惯中国文化。    “来中国游学之前,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你们不是来玩的,这是一次‘强化学习班’,如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你们的收获会让你们吃惊。”谢博德说,若以比例来看,那么 “学”大约占80%,“玩”大约占20%。举个简单例子,在海大学中文的7周里,同学们平均每天要上4小时课,每天都要参加社区活动,谢博德每天会布置一个半至两个小时的作业……    在同学们眼中,谢老师非常严格,如果他们学习态度不认真,谢老师会生气。当然,以“学”为游学目标并不是这位严格的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同学们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报名参加游学,是为了提高中文使用能力。这些同学都不是中文专业的,比如王路科的专业是国际关系,单文馨(Thapani Sawaengsri)的专业是政治,白蕊(MelissaBianchi)的专业是国际商务……他们在大学辅修中文,目标也很明确和实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专业并且为将来就业积累更多优势。    “反话”背后的中国文化    对于这些美国同学来说,学中文,最难的或许不是背单词、学语法,而是理解中文背后的中国文化和中式思维。    在南佛罗里达大学上中文课的时候,谢博德就总是模拟各种中式场景,让同学们感受中国文化和中式思维。马瑞妮(BrittanyMarin)举例说,在美国课堂上,老师通常先与学生打招呼说 “早上好”,同学们再回复“早上好”;但在中文课堂上,学生见到老师进门要先起立鞠躬喊“老师好”,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坐下。马瑞妮说,这种表达差异让她感受到了中国师生之间的等级观念,而这种观念有助于她理解中国人之间的关系,进而选择合适的用语。    到中国游学之后,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更多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马伶俐(ManuelaAriza)告诉记者,受各自文化影响,美国人很直接,中国人很含蓄,这就导致他们说同样的话却有着不同含义。假设美国人A手上抱了很多东西,美国人B问他是否需要帮忙,A说 “谢谢,不用了”,那么说明他确实不需要帮忙,而B也会直接走开。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中国人身上,中国人A虽然说“不用不用”,但实际上他可能确实需要帮忙,只是不好意思直说,这时中国人B不会直接走开,而是会继续说“没关系的,我来帮你吧”,并且可能直接接过A怀里的一部分东西…… “开始的时候我觉得难以理解,比如A为什么说‘反话’呢?B为什么坚持要帮忙,他不担心侵犯A的私人空间吗?”马伶俐说,当她慢慢理解了中国的“客气”文化,就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交流了。    为了让学生努力做到“用中国人的思维学中文”,游学期间谢博德还采取了很多做法,比如“拆散”美国学生,让他们与中国学生住一间寝室;让美国学生与“结对子”的中国同学一起回家过端午节;让美国学生到中国家庭过周末等。    明年再来游学 将中文与专业相结合    经过两个月的游学,同学们的中文水平有多大提高呢?    假设从1到10表示中文水平的逐级递增,很多美国学生告诉记者,来中国之前,他们的中文水平是3或4,而游学之后提高到了5。但是,他们的老师谢博德却认为,之前是1,现在是2。    “带他们来游学,也是为了让他们感觉到:我们不知道的还特别多。这样回到美国之后,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谢博德告诉记者,来中国之前,很多学生都感觉自己经过一年的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很多东西。    确实,同学们的中文学习还远未结束。回国后,他们将开始二年级的中文学习;等到明年五月,他们会再来中国游学,那时,他们将把中文学习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并且到相关企业实习……(王沐源)

  游学为期两月不能再压缩了

  “这次游学让我感到最遗憾的是时间太短了,我希望能在中国多停留一段时间。”7月17日是王路科(LukeKemner)和同学们离开青岛返回美国的日子,临行前他这样对记者说。所谓“时间太短”,其实从同学们5月16日抵达中国开始算,已经有两个月了。比起我们常见的十天半个月的游学,这些来自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同学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委实经历了不少。

  第一周,同学们在北京游览了故宫、颐和园、长城等著名景点;在随后的7周,他们来到青岛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中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最后一周,他们几乎一天一市,游历了枣庄、济南、泰安、淄博、青州、潍坊、烟台等地,了解儒家、道教、佛教文化以及齐鲁历史和抗战历史。

  这样的游学行程和内容是“领队”老师谢博德(Eric Shepherd)制定的。不少青岛人对谢博德这位“中国通”并不陌生。他是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自2009年以来,他每年都会带学生来中国,以青岛为“大本营”展开游学。

  以谢博德多年的经验来看,游学时间不能再压缩了,否则学生学不到东西。假设游学时间为两周,那么第一周基本都用于倒时差了,而第二周学生刚刚对国外生活有所适应就要回国了。因此为了让学生确有所学,谢博德安排学生第一周在北京游览,一边倒时差,一边在文化历史之旅中慢慢进入游学状态;然后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中文,这期间,学生会感到前几周内容太多消化不了,到了第7周才开始适应,之后便会学得很快、学得很多;最后一周的游历则是对先前所学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学占80%玩占20%

  的确,不同于某些短期游学的“走走看看”,谢博德和美国孩子们最明确的游学目标就是“学”:一是巩固学生在南佛罗里达大学所学的一年级中文内容,二是锻炼中文听说能力,三是让学生慢慢接触、习惯中国文化。

  “来中国游学之前,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你们不是来玩的,这是一次‘强化学习班’,如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你们的收获会让你们吃惊。”谢博德说,若以比例来看,那么 “学”大约占80%,“玩”大约占20%。举个简单例子,在海大学中文的7周里,同学们平均每天要上4小时课,每天都要参加社区活动,谢博德每天会布置一个半至两个小时的作业……

  在同学们眼中,谢老师非常严格,如果他们学习态度不认真,谢老师会生气。当然,以“学”为游学目标并不是这位严格的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同学们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报名参加游学,是为了提高中文使用能力。这些同学都不是中文专业的,比如王路科的专业是国际关系,单文馨(Thapani Sawaengsri)的专业是政治,白蕊(MelissaBianchi)的专业是国际商务……他们在大学辅修中文,目标也很明确和实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专业并且为将来就业积累更多优势。

  “反话”背后的中国文化

  对于这些美国同学来说,学中文,最难的或许不是背单词、学语法,而是理解中文背后的中国文化和中式思维。

  在南佛罗里达大学上中文课的时候,谢博德就总是模拟各种中式场景,让同学们感受中国文化和中式思维。马瑞妮(BrittanyMarin)举例说,在美国课堂上,老师通常先与学生打招呼说 “早上好”,同学们再回复“早上好”;但在中文课堂上,学生见到老师进门要先起立鞠躬喊“老师好”,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坐下。马瑞妮说,这种表达差异让她感受到了中国师生之间的等级观念,而这种观念有助于她理解中国人之间的关系,进而选择合适的用语。

  到中国游学之后,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更多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马伶俐(ManuelaAriza)告诉记者,受各自文化影响,美国人很直接,中国人很含蓄,这就导致他们说同样的话却有着不同含义。假设美国人A手上抱了很多东西,美国人B问他是否需要帮忙,A说 “谢谢,不用了”,那么说明他确实不需要帮忙,而B也会直接走开。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中国人身上,中国人A虽然说“不用不用”,但实际上他可能确实需要帮忙,只是不好意思直说,这时中国人B不会直接走开,而是会继续说“没关系的,我来帮你吧”,并且可能直接接过A怀里的一部分东西…… “开始的时候我觉得难以理解,比如A为什么说‘反话’呢?B为什么坚持要帮忙,他不担心侵犯A的私人空间吗?”马伶俐说,当她慢慢理解了中国的“客气”文化,就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交流了。

  为了让学生努力做到“用中国人的思维学中文”,游学期间谢博德还采取了很多做法,比如“拆散”美国学生,让他们与中国学生住一间寝室;让美国学生与“结对子”的中国同学一起回家过端午节;让美国学生到中国家庭过周末等。

  明年再来游学 将中文与专业相结合

  经过两个月的游学,同学们的中文水平有多大提高呢?

  假设从1到10表示中文水平的逐级递增,很多美国学生告诉记者,来中国之前,他们的中文水平是3或4,而游学之后提高到了5。但是,他们的老师谢博德却认为,之前是1,现在是2。

  “带他们来游学,也是为了让他们感觉到:我们不知道的还特别多。这样回到美国之后,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谢博德告诉记者,来中国之前,很多学生都感觉自己经过一年的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很多东西。

  确实,同学们的中文学习还远未结束。回国后,他们将开始二年级的中文学习;等到明年五月,他们会再来中国游学,那时,他们将把中文学习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并且到相关企业实习……

相关热词搜索:学汉语 青岛 美国 中国文化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626-4893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