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美中文大会落幕:从汉语学生到终身大使 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第九届全美中文大会落幕:从汉语学生到终身大使

2016-05-04 15:57:00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旅美琵琶演奏家吴蛮与美国青年歌唱家朱丽叶·皮特拉斯在开幕式上搭档演出中国民歌《小河淌水》和《玛依拉》。(记者 陈丽丹摄)    美国青年歌唱家朱丽叶·皮特拉斯(左二)与三名美国年轻人和美国十万强基金会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谭俊辉(右一)在第九届全美中文大会上讨论汉语学习所带来的别样人生经历。(记者 陈丽丹摄)  人民网芝加哥电(记者 陈丽丹)朱丽叶·皮特拉斯打趣自己是一个非常规的汉语学生。年过30岁才正式开始学汉语,朱丽叶那时已经是一名女高音歌唱家,是音乐教师,是母亲,也是妻子。听说已经掌握多门语言的她决定挑战汉语时,周围的人半信半疑:“有必要吗?又学一门?”     四月的最后三天,北美地区一年一度规模最大的汉语教学交流研讨会全美中文大会在芝加哥召开,今年是第九届。朱丽叶两次登上今年中文大会的舞台:一次与旅美知名琵琶演奏家吴蛮搭档演绎中国民歌《小河淌水》和《玛依拉》,为大会拉开序幕。另一次,她与另外三名美国年轻人讲述因汉语成为中美民间“大使”的故事,为大会划下圆满句点。    2011年,朱丽叶入选“我唱北京—国际青年声乐家汉语歌唱计划”,与23名来自西方国家的青年艺术家们一起在中国共度五个星期的时光,学习中国音乐和汉语。音乐与汉语,当世界共通的语言遇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朱丽叶说,她的生活和未来人生轨迹从此发生巨大转变,表演的舞台跨越大洋,从美国延伸到中国,她想通过自己的演绎告诉中美两国的听众,中国歌曲有多么的优美。    “唱”是朱丽叶最喜欢的汉字。“正如这个汉字的结构,唱歌对我来说意味着日日张口,我无法想象不能天天张口唱歌的日子。”而她最拿手的中文歌曲是《我爱你中国》,因为“这首歌代表了我对中国的感情,中国就像我的家乡一样。”朱丽叶对人民网记者说。    学习汉语,改变人生,这不是朱丽叶一个人的独唱。2014年春,朱丽叶开始在上海同济大学孔子学院学习。在校园内,她遇到了一位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女留学生。那位女孩的父母认为,到中国可以接受在马达加斯加无法享受到的高质量教育,于是他们四处筹钱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通过中文项目将女儿送到同济大学学习建筑。“马达加斯加迫切需要基础设施,女孩学成归国后,将在同济课堂上学到的建筑知识用在了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这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朱丽叶说。    过去十年来,学习汉语的热情和教育项目在美国稳步增长,这一点在这次的全美中文大会上也得到了体现。今年是芝加哥第二次举办全美中文大会,1300余名汉语教育工作者参会参展,人数创历届之最。芝加哥副市长斯蒂芬·科赫感叹,与7年前相比,如今参会人数差不多翻倍,汉语项目发展迅速。目前在芝加哥公立学校系统内已经有1.3万名中小学生在学习汉语,在全美学汉语的学生人数达到了40万。科赫说,汉语给这些孩子带去了改变人生的机遇。    美国的“汉语热”不减,但参加中文大会的老师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下一步应该如何在美国这样强调多元文化的国家里保持汉语项目的可持续性增长?    “目前美国的‘汉语热’大多受外界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实力在增强,这引起很多美国人对中文的关注。”美国亚洲协会教育部中国项目主任王珏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美国的汉语项目也要进入新常态,需要从美国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品质当中去找新的增长点。“如何挖掘美国人自己的兴趣和天生关心的一些问题,找到学习汉语的新动力,这是未来一个挑战和一个重点。”王珏说。    王珏介绍,作为全美中文大会的主办方之一,亚洲协会给今年大会设定的目标之一是希望找到新的方式打动老师,因此今年的大会主题定为“文化大使”。前外交官、记者、厨师、音乐家、电影人等不同职业背景的专业人士被请上大会的讲台,通过“大使在行动”、“讲述中国故事”、“中餐中蕴含的文化”和“中文学习者之路”四场大会讨论,来证明不仅仅是语言学习,每个人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大使。    不少汉语学习者已经开始身体力行,用自己的经历去影响周围人,甚至是下一代人。2015年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二等奖获得者、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阿丽莎·伯科威茨曾在新生入学时给同学们分享过自己学汉语的故事。令她难忘的是在纽约街头与汉语的意外邂逅。伯科威茨说,有一次走在街上她突然听见有人在说汉语,便到处寻找中国人的面孔,不想是一名白人男子在对他的儿子说中文。    “他的孩子看起来约莫只有四岁的样子,却已经能说流利的中文,程度和我差不多。这段经历太不可思议了,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未来我也要同我的孩子说中文!”伯科威茨说。    朱丽叶已经在这么做了,在同济大学留学期间朱丽叶也将儿子带到了上海。“学习汉语是我给儿子的一份礼物,希望汉语在他的人生中能成为一笔宝贵财富。”朱丽叶告诉人民网记者。
    美国青年歌唱家朱丽叶·皮特拉斯(左二)与三名美国年轻人和美国十万强基金会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谭俊辉(右一)在第九届全美中文大会上讨论汉语学习所带来的别样人生经历。

  朱丽叶·皮特拉斯打趣自己是一个非常规的汉语学生。年过30岁才正式开始学汉语,朱丽叶那时已经是一名女高音歌唱家,是音乐教师,是母亲,也是妻子。听说已经掌握多门语言的她决定挑战汉语时,周围的人半信半疑:“有必要吗?又学一门?”

  四月的最后三天,北美地区一年一度规模最大的汉语教学交流研讨会全美中文大会在芝加哥召开,今年是第九届。朱丽叶两次登上今年中文大会的舞台:一次与旅美知名琵琶演奏家吴蛮搭档演绎中国民歌《小河淌水》和《玛依拉》,为大会拉开序幕。另一次,她与另外三名美国年轻人讲述因汉语成为中美民间“大使”的故事,为大会划下圆满句点。

  2011年,朱丽叶入选“我唱北京—国际青年声乐家汉语歌唱计划”,与23名来自西方国家的青年艺术家们一起在中国共度五个星期的时光,学习中国音乐和汉语。音乐与汉语,当世界共通的语言遇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朱丽叶说,她的生活和未来人生轨迹从此发生巨大转变,表演的舞台跨越大洋,从美国延伸到中国,她想通过自己的演绎告诉中美两国的听众,中国歌曲有多么的优美。

  “唱”是朱丽叶最喜欢的汉字。“正如这个汉字的结构,唱歌对我来说意味着日日张口,我无法想象不能天天张口唱歌的日子。”而她最拿手的中文歌曲是《我爱你中国》,因为“这首歌代表了我对中国的感情,中国就像我的家乡一样。”朱丽叶对记者说。

  学习汉语,改变人生,这不是朱丽叶一个人的独唱。2014年春,朱丽叶开始在上海同济大学孔子学院学习。在校园内,她遇到了一位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女留学生。那位女孩的父母认为,到中国可以接受在马达加斯加无法享受到的高质量教育,于是他们四处筹钱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通过中文项目将女儿送到同济大学学习建筑。“马达加斯加迫切需要基础设施,女孩学成归国后,将在同济课堂上学到的建筑知识用在了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这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朱丽叶说。

  过去十年来,学习汉语的热情和教育项目在美国稳步增长,这一点在这次的全美中文大会上也得到了体现。今年是芝加哥第二次举办全美中文大会,1300余名汉语教育工作者参会参展,人数创历届之最。芝加哥副市长斯蒂芬·科赫感叹,与7年前相比,如今参会人数差不多翻倍,汉语项目发展迅速。目前在芝加哥公立学校系统内已经有1.3万名中小学生在学习汉语,在全美学汉语的学生人数达到了40万。科赫说,汉语给这些孩子带去了改变人生的机遇。

  美国的“汉语热”不减,但参加中文大会的老师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下一步应该如何在美国这样强调多元文化的国家里保持汉语项目的可持续性增长?

  “目前美国的‘汉语热’大多受外界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实力在增强,这引起很多美国人对中文的关注。”美国亚洲协会教育部中国项目主任王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美国的汉语项目也要进入新常态,需要从美国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品质当中去找新的增长点。“如何挖掘美国人自己的兴趣和天生关心的一些问题,找到学习汉语的新动力,这是未来一个挑战和一个重点。”王珏说。

  王珏介绍,作为全美中文大会的主办方之一,亚洲协会给今年大会设定的目标之一是希望找到新的方式打动老师,因此今年的大会主题定为“文化大使”。前外交官、记者、厨师、音乐家、电影人等不同职业背景的专业人士被请上大会的讲台,通过“大使在行动”、“讲述中国故事”、“中餐中蕴含的文化”和“中文学习者之路”四场大会讨论,来证明不仅仅是语言学习,每个人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大使。

  不少汉语学习者已经开始身体力行,用自己的经历去影响周围人,甚至是下一代人。2015年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二等奖获得者、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阿丽莎·伯科威茨曾在新生入学时给同学们分享过自己学汉语的故事。令她难忘的是在纽约街头与汉语的意外邂逅。伯科威茨说,有一次走在街上她突然听见有人在说汉语,便到处寻找中国人的面孔,不想是一名白人男子在对他的儿子说中文。

  “他的孩子看起来约莫只有四岁的样子,却已经能说流利的中文,程度和我差不多。这段经历太不可思议了,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未来我也要同我的孩子说中文!”伯科威茨说。

  朱丽叶已经在这么做了,在同济大学留学期间朱丽叶也将儿子带到了上海。“学习汉语是我给儿子的一份礼物,希望汉语在他的人生中能成为一笔宝贵财富。”朱丽叶告诉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汉语 全美 中文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626-4893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