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巫裔热衷中国名著 了解汉字外中华文化 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马来西亚巫裔热衷中国名著 了解汉字外中华文化

2017-02-09 17:48:00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中国侨网马莲希望把中文学得更好。(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马莲希望把中文学得更好。

  据马来西亚《光华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巫裔学中文,不再是新鲜事,现如今他们不局限于说上几句华语,多掌握一种语言,而是在浩瀚的文山字海里,了解汉字以外更深层的中华文化。

  马来西亚中文台电视主持人巴麒、国防部战略通讯主任沙菲及国小中文老师马莲,都是留华的巫裔,因有中文的底蕴,在高度竞争的社会里,如有武器在身,占了优势。

  沙菲:自喻孙悟空 伴母赴北京教书

沙菲会把孩子送华小就读,学习中华文化。
沙菲会把孩子送华小就读,学习中华文化。

  对马来西亚国防部战略通讯主任沙菲来说,在所接触众多的中国古典书籍中,印象最深刻的非《西游记》莫属了。

  25岁的他,有一姐一哥,是家中老幺,也是家中唯一接受华文教育的成员。

  他的小学在坤成一校,中文名“沙菲”是老师所取。4年级时,在国家语文出版局就职的母亲调派中国北京,他便跟随前往。他母亲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马来文,他就在当地上小学、中学,直到初三回国,转读尊孔独中。

  高中毕业,他又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专攻汉语言文学翻译与同传。毕业后,于2013年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硕士,2015年毕业。

  忆起陪母在华执教岁月,他自喻为孙悟空,因为母亲不会说中文,但有他在就不怕了,就如孙悟空伴唐三藏取西经。

  沙菲留学,有机会接触许多中国书籍,而《西游记》留下最深印象,是在上古代汉语课时老师所推荐,而且指定要学生看原版,即文言文,非白话。

  他小时候就知道《西游记》,也看过相关电影、书籍和漫画,到了大学阅读,倒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小时接触的书籍等,文学造诣不高。到了大学,《西游记》非常厚重,我还是把它看完了。”

  他最喜欢孙悟空的角色,敢作敢当,不畏惧困难,以致他在工作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都用“取西经”故事来警惕自己要坚持,不许轻易言败。

  《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几乎是动物化身,这在马来文学较少见,所以很独特,是吸引他阅读的原因之一。

  “例如狐狸精,它非常狡猾聪明,孙悟空要与它斗智斗力,历经艰辛才成功战胜它。我觉得,其实小说也反映着现实生活,如工作上常遇到很多问题,与同事和上司的摩擦等,但是我们要理智面对。”

  沙菲说,父母就是看准中国会强大,只要掌握中文,有利于未来发展,所以把他送入华小。

  在中国大陆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期间,每周末他会到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馆免费学习英文和马来文,以掌握好三语。

  得益于中华文化,他说日后成家立室,也会把孩子送往华小就读,并强调“这是必须的”。

  巴麒:《道德经》让我找到职场平衡点

巴麒学四方字,学中华文化
巴麒学四方字,学中华文化。(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主持人巴麒,曾在独中求学时接触过《道德经》,可是在青涩岁月里,始终觉得它的内容玄之又玄,难以明白。辗转到了职场,因缘际会,再次读起《道德经》。

  身处娱乐圈,他深深体会到这个圈子光彩外表底下的艰辛,“以前,我一直在寻找平衡点,有天导演与编剧雅斯敏对我说,一个人就应如空碗,即使承受得再多,也不会觉得很繁杂。当时我就问她,这道理从何而来。她说是《道德经》。”

  他重翻《道德经》,领悟出“空”的妙用,找到了平衡点。

  36岁的巴麒说,他有8个兄弟姐妹,是家中老幺,母亲有华裔血统,不过,只有他从小就接触中文教育,从幼儿园、辅士华小到宽柔独中,一直觉得学中文是很普遍的事,况且不论是马来人或华人的传统节日,家里都会庆祝。

  巴麒学字,学中华文化,把它融入生活里,在族裔里闹出不少笑话。他在柔佛成长,自小收看新加坡频道,唱的是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转入国中,愕然感受自己与他人的文化差异。“我坚持吃面时用筷子和汤匙,农历新年要回家过年,同学们都一脸讶异。”

  对于掌握他族语言,他坦然语文带他去看世界,体验人生。他与中文结缘,让他学会欣赏别人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不只中文,其他语言也丰富着他的人生,他希望把这精神带至世界各地。

  马莲:虽是中国人写照 阿Q精神大家都有

  鲁迅的《阿Q正传》,看完整本的人或不多,不过流传的“阿Q精神”口头禅,倒是朗朗上口。

  28岁的马莲,是巫裔,是国小老师,却教巫裔学生中文。

  她喜爱阅读批判型的文章和书籍,读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更没错过鲁迅的《阿Q正传》,而这是在留华时开始接触的中国著作。

  “鲁迅笔下的阿Q,使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自我陶醉,却不敢面对现实,改变现状。我觉得很有趣的是,当你阅读时,你总会突然联想起自己或其他人。”

  她说,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也许是自我反省的时候了。

  “有时我们也可能是阿Q。很神奇的是,虽然著作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照,但阿Q精神却能贯穿至今。”

  小说里的阿Q常受欺凌,却欺凌比他更弱小的尼姑。“我在生活上虽受欺压,但警戒自己不可如此待人,毕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才会有更好的社会。”

  马莲的父亲是航海员,航海之旅让他洞悉中国总有一天崛起。所以,他把马莲4姐妹都送入华小学中文。

  她来自巴生,是家中老二,小学就读巴生循民华小,中学转往巴生兴华独中,毕业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深造,现在甘榜班丹一所国小执教,是唯一的中文老师,教导一至六年级的华文课,学生人数有32人。

  她坦言,学中文之路非常艰辛,因为不似华裔家庭般有人指教,一切只能自修。

  “小学没得选择,到了中学父母给我自主权,最后我还是决定进独中,不希望在学习中文路上半途而废。”

  学多一种语文,让她多一份领悟,她还希望日后有机会继续深造,把中文学得更好。(报道:林家彣 摄影:吴国强、张翌伦)


相关热词搜索:汉字 马来西亚 中华文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626-4893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