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汉语为什么这么难?因为……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外国人学汉语为什么这么难?因为……

2017-10-22 16:24:00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外国人学汉语会有哪些语言要素方面的困难?

除了学习者自己不努力、花的功夫不到家、开始学习的年纪太大等等主客观因素,大部分学语言(或者学汉语)的人在语言学上(题主的问题很专业)的困难都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原因:

1. 母语负迁移。学习者自己的母语语法和所学语言也就是目标语言的语法不一样或者相似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母语捣乱的现象。

比如,学汉语的歪果仁会犯这种错误:把饭吃在五道口。(have the meal eaten at wudaokou. 好像也怪怪的……),以及,窝是歪果仁,这种口音问题,也有部分原因是母语口音带来的。

2. 汉语的特殊性。如声调,如把字句、被字句,如前面几位答主说得离合词,还有存现句(墙上挂着一幅画)、语序的特殊性、四字成语、量词、叠词等等。

但是,这两个原因可以说每种语言都会有,语言迁移在学习其他语言的学习者身上也会发生。

汉语有自己的特殊性,英语、法语、西语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一词多义汉语中有(- 你这是什么意思? - 我就是意思意思),其他语言中也有。

我下面要说的,是我教汉语经验以及做博士学习期间感受到的对外国人来说最难的一种语法,这种语法,我至今想不出怎么教好,可能这就属于「别问为什么了你记住就好」的那种语言知识。

举几个例子,让各位中国人感受一下:

买书、购买书籍、买书籍,但是不能说「购买书」;

见了他三次、见了那个人三次、见了一个学生三次、见了四个学生三次(?)

碎纸机、纸张粉碎机、粉碎纸张机(?)、纸粉碎机(?)

鞋厂、皮鞋厂、皮鞋工厂、鞋工厂(?)

他每天早上跑(?)

我喜欢听和唱(?)我喜欢听歌和唱歌

在大厅、在厅里、在厅(?)

天天、星期星期(?)

说说、关心关心、关爱关爱(?)

看一看、写一写、观察一观察(?)

了解的同学看到这里可能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这是冯胜利教授的韵律句法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韵律对句法的约束问题。

以上我列举的符合语法却又不存在的错误搭配都可以从韵律制约的角度来得到解释。

例如:

1. 见了他三次,他是代词,韵律上弱读;

2. 见了那个人三次,那个人是旧信息,也属于韵律上的弱读成分;

3. 见了一个学生三次,一个学生是不定指,依然是韵律上的较轻成分;

4. 见了四个学生三次(?),虽然没有违反语法规则,却违反了普通重音规则,在【述宾 + 数量短语】的结构中,其重音规则是【述 + 宾(韵律较轻)+ 数量短语】,而「四个学生」有重音,所以整个短语是不成立的,或者是母语者很少说,也很少见的。

冯胜利教授提出了汉语的普通重音原则(「普通重音」意思就是在没有特殊语境、没有特殊情感表达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重音结构),该原则认为汉语是音节音步语言,汉语中最小的音步就是双音节音步,一个音步是一个韵律词,汉语中的音节一般都是「音节词」,是[词 + 词]这种形式,既可以是复合词,也可以是短语(冯胜利,2008) 一般不接受重音的语言成分包括体态助词(了、过、着)、助动词(能、得、可以、肯、要)、否定词、指代成分等。

以上想法,均来自于冯胜利教授的韵律句法学的课程,例子来自于冯老师的学生王丽娟老师的讲座《语块知识抽取中的韵律结构》

简而言之,韵律句法学为很多「这个没有为什么记住就好」的很多语言案例提供了另一套从韵律角度出发的解释,也就是又有一套新的规则体系需要汉语学习者去领悟和学习。

当然,从一个汉语教师的角度来看,我目前不认为学习者需要去学习韵律句法的规则,这些规则都是抽象的,和语言概念本身并不是直接相关的,而更像是和语言的节奏感、美感更相关的规则,而这样的规则都是隐形的,是需要学习者达到一定高度自己去心领神会、不可言传的。

相关热词搜索:汉语 人学 外国
下一篇:最后一页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371-55626489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