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楷模张德辉:无私奉献,无悔无怨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楷模张德辉:无私奉献,无悔无怨

2014-09-01 11:43:13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张德辉讲述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发展时,脸上是写满自豪感的。一页页记载着汉语文化推广发展的史料,还有那些在汉语文化推广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让聆听者心生景仰。这位在马来西亚出生的广东客家人为当地的华文教育事业整整服务40年,如今仍在沙巴州中文学校独中董总秘书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这风雨兼程的岁月里,张德辉付出的是赤诚和热情。他感慨地说:“今日所看到的马来西亚汉语文化推广的璀璨成果是先辈们亦步亦趋、一路艰难跋涉得来的。这其中的历程,无法用语言表达,这其中的磨难,会一直激励我们前行。”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楷模张德辉:无私奉献,无悔无怨
  对客家话的坚守
  在马来西亚沙巴州的街道上,原汁原味的中华美食以及色彩浓郁的中华民俗,让人由衷地感叹:民族的文化通过汉语文化推广已渗透进了马来半岛的土壤中。
  能讲一口流利客家话的张德辉自豪地说,马来西亚的华人更愿意将汉语文化推广视为金光灿灿的宝物,可以拿出来炫耀甚至是顶礼膜拜。
  “我是地地道道的广东客家人,出生在沙巴,从小学到中学都在中文学校读书。”张德辉虽然在马来西亚出生,可是却始终与中文相伴。客家人尤其崇文重教,在张德辉的家中,长辈一直要求他们讲客家话。
  “小的时候,在学校要讲国语、英语、马来语,回到家还要讲客家话,真是让我头疼。”张德辉想起儿时的经历仍然忍不住笑起来,他说如果在家里没有按父亲的要求讲家乡话,那会受到一个小时的罚站。
  如今的张德辉复制了家族的传统,他的子女都在中文学校读书,而客家话也仍然是全家人通用的语言。对语言的坚守是马来西亚华人对华文教育的一种执着,也是对“根文化”的眷恋,对张德辉而言,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传承的责任。
  “在独中董总工作的日子里,我和中文事业共同成长,这40年里,有过抗争,有过坚持,同时也有数不清的泪水。”站在中文学校建国中学的操场上,看着正在奔跑的学生们,张德辉发出由衷的感叹。这座有百年历史的老校,从一颗青涩的种子,终于成长为枝繁叶茂的俊秀之木。汉语文化推广的庞大体系,在华小、华中的衔接中得以完整建立起来。穿过那一段段沧桑的历史,张德辉打量着眼前汉语文化推广的一切,心里自然是百感交集。
  四十载风雨兼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马来西亚的独中完全由华人社团独立支撑。为扩大中文学校的影响,当地华人社团、华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1961年之后,马来西亚的教育法令把华文中学排除在国家教育主流之外,便有了独中(华文独立中学),但独中文凭不被政府承认。与此同时,建新独中的申请极难获得批准,尽管需求日益强劲,独中的数量却始终难以扩大。
  “尽管如此,独中还是坚强地开办下来并得到全世界的承认。”张德辉介绍起独中的发展时,语气中流露出了一种坚定。
  目前,在马来西亚有60几所独中,约有7万在校生;华文小学超1300所,在校生超过60万;还有3所中文大专院校。张德辉对于中文学校的数据如数家珍,他说在当地华人富裕阶层和有远见的家长以孩子入读中文学校为荣。如沙巴州江门四邑联合会总会长、崇正中学副董事长兼助学金筹集和发放负责人黄小娟,她的子女都是独中中文学校的毕业生。她除了其他支持之外,每一年都要去募集20万令吉(约40万元人民币)的助学金,资助100名中文学校学生。
        马来西亚华人对华文教育的坚守在张德辉的叙述中鲜活起来,而这位服务独中董总40年的汉语文化推广守望者同样怀着一颗赤子之心风雨兼程,但求付出,不问回报,是他一直的情怀。
 
 
相关热词搜索:马来西亚 华文教育 中文学校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371-55626489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