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世界汉语热持续升温 国人语言差错引担忧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学者:世界汉语热持续升温 国人语言差错引担忧

2015-11-06 11:09:00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学者:世界汉语热持续升温 国人语言差错引担忧
现今,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全世界的目光空前地聚焦中国,世界各地的人接踵来华,寻找商机、取经探路、商讨合作。与此同时,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进出汉语圈的人与日俱增,大大推动了世界范围“汉语热”的持续升温。
  媒体报道,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500多所大学、上万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一些国家政府已把汉语列为战略语言之一,鼓励民众学习汉语;已有60多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此乃“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现代、走向未来的吉兆” ,着实让人感动。同样让人感动的是那些一个个喜人的事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一直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怀着浓厚兴趣,他的汉字书法造诣有口皆碑。在他的影响与支持下,近年来联合国范围内不断掀起“中文热”,每年都有600多位联合国高官坐在教室里学习中文。日本女作家新井,1982年第一次来中国,坐公交车听售票员说话觉得那么好听。她说“宁愿被鲁迅、老舍、巴金等中国作家带到另一个世界去”。新井还说:“我每天在街上走路的时候,都用中文想问题。我虽然是日本人,但可能因为我是用中文来思考,看问题的角度就会跟普通的日本人不一样”,“中文对我来说,是打开世界之门的鈅匙。”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影星夏日雅子曾对作家伊集院静一见倾心,理由很简单,只是因为他能流畅地写出“蔷薇”两个汉字。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汉字充满动感,比西方拼音文字更接近生活与自然。“庄子梦到自己成为一只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像一只蝴蝶,围绕汉语这朵绚丽的花儿,永远做着一个美丽的中国梦……”这是法国图卢兹孔子学院的韩浏熠,今年6月参加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法国预选赛时的感言。
  然而,尽管当今世界“汉语热”,且不断升温,但是国人自己使用汉字汉语的状况怎样呢?且不说强势英语的“入侵”造成的汉英混杂的“洋泾浜”,也不说随意生造为人诟病的网络用语“怪胎”,单是近些年来的语言差错也就数不胜数,且呈蔓延之势,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余光中、莫言等发出警示:“优雅的汉语正濒临失落与亟待拯救的边缘。”
  语言,包括词汇、语音、语法三个要素,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映射的是社会的影子。假如是草根一族,日常生活中出点差错,尚无大碍。若是公众人物、名人在有影响的信息平台上,频出语言文字差错,其社会影响可就大了。现今不乏这样的典型。据报道,某知名年轻作家的博客,其语言文字差错的程度可谓“遍地荆棘”,一些常见的易混字词,如“戴”与“带”、“副”与“幅”、“碳”与“炭”、“反映”与 “反应”等,该作家基本不能准确辨析,堪称作家中的“错别字大王”。“他运用语言文字的态度很随意,几乎毫无规范意识,低级差错触目可见。”比如将“令你们自豪”误写成“另你们自豪”,把“顶着大雨”误写成“定着大雨”,把“拉锯战”误写成“拉锯站”,把“挥了几下”误写成“辉了几下”,把“虚伪”误写成“虚位”,把“下班”误写成“下半”等等。无独有偶,某高校博士生教师,在新学期上第一节课时,竟然读错、写错十来个常用汉字;一博士生给导师写贺卡,竟然写的是“某某先师收”……如此无所谓,让错别字肆意横行,让语言羞辱斯文,绝对不应该是吃文字饭的文化人所为。有人把类似语言差错归因于“三化”(办公电子化、输入拼音化、通讯无纸化),似有点牵强,应当说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深究起来,恐怕是与随意、轻薄、浮躁的心态有关,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应是对汉字汉语乃至传统文化缺少敬畏之心、珍爱之忱、审慎之态。
学者:世界汉语热持续升温 国人语言差错引担忧
  中华民族是个敬重文化的民族,对母语的热爱敬畏既是我民族品格,又是我民族传统。传说仓颉“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鸟兽蹄爪之迹”,“始作书契,以代结绳”。造字的重大意义在于,人类从此告别“结绳记事”年代。《淮南子》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谓惊骇莫名。另有一说,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在“谷雨”时节创造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上苍因仓颉造字而感动,为其降下一场谷子雨,这就是农历“谷雨”节气的由来。充分表达了对汉字的敬畏和对造字者业绩的感激与崇拜。古哲言,“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对此,不少封建时代的皇帝也深信不疑,在对待汉字汉语的态度和行为上,严肃、虔诚、恭敬,唐太宗为最甚者之一。公元672年,由唐太宗亲自写序的《圣教序》准备石刻。因他不满意自己的书法,特让人从王羲之遗墨中一个一个找出来,集成了《圣教序》全文。其实,唐太宗书法造诣和水平本就很高,又是权位至上的皇帝,按理说不会有“臣服”心态的,可他就是痴迷、崇拜王羲之书法,临死还把《兰亭序》与自己同葬。可见,一个封建时代的皇帝尊重敬畏汉字文化到了何等程度。过去的皇帝如此,当今国人同样敬畏汉字汉语。台湾作家龙应台,讲过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次在台南乡下,坐在一个庙宇前荷花池畔,为了不弄脏裙子,用一张报纸垫在下面。一位戴斗笠的乡下老人,递上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张纸上全是我们中国汉字,你不要坐啦,我把毛巾让你坐。”龙应台说她非常感动,老人这样做是对自己母语的尊重。而作家龙应台谦逊地照老人的话做了,同样令人起敬。
  上述事例,应使那些游戏母语的文化人脸红。
  于丹说,中国人提起汉字,常用一个词叫“母语”。“母语”是一个特别有感情的词,是我民族之魂、文化之根。规范使用汉字汉语,当应从法律、机制和规定上加以保证,而首要的是应对母语多一份敬畏和珍爱, 心怀母语文化的自尊、自信和自觉,方可避免或减少语言差错,促进母语的健康发展和文化命脉的世代延续。
 
相关热词搜索:综合国力 中国经济 汉语热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626-4893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