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姑娘乐学汉语:熟用微信、爱追《甄嬛传》 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埃及姑娘乐学汉语:熟用微信、爱追《甄嬛传》

2016-05-06 16:07:00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每周四下午,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的戏剧课堂都挤满了学生。舞台上高年级同学正在排练小品《甄嬛新传》,在台下“围观”的3名中文名分别为玮琪、夕文和芳芳的大二女生不时被台词逗得捧腹大笑,活泼的玮琪更是惟妙惟肖地模仿起台上“太后”的神态。

新华社开罗5月5日电(记者郑凯伦)每周四下午,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的戏剧课堂都挤满了学生。舞台上高年级同学正在排练小品《甄嬛新传》,在台下“围观”的3名中文名分别为玮琪、夕文和芳芳的大二女生不时被台词逗得捧腹大笑,活泼的玮琪更是惟妙惟肖地模仿起台上“太后”的神态。     她们3人是生活中无话不谈的好友,也是这一戏剧课堂培养出的“汉语学霸”姐妹。在前不久由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第10届“大使杯”说汉语讲故事比赛中,3人稳重大气的台风、字正腔圆的发音给台下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分获第一名、第三名与鼓励奖。    3个姑娘的参演节目别具一格。玮琪在表演中引用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一“正能量”哲理;夕文讲述了经历汶川地震的假肢舞者廖智的故事;芳芳则介绍了来华学习中医的肯尼亚郑和水手后裔瓦玛卡·沙里夫。    “孔子学院的中方老师帮我们设计台词,开罗大学音乐学院的志愿者帮我们编排舞美,老师鼓励我们扮演符合自己性格的角色,展现真实的自我。”3名女生告诉记者。    “我们都喜欢上网看《失恋33天》《甄嬛传》《幸福来敲门》等电影电视剧,不仅可从中了解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还可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改编成剧本,像他们这样表演出来。”夕文指着台上的演员说。    不仅是影视作品,中国的新闻网站、流行音乐以至微信等手机应用均已进入这些汉语学习者的日常生活。    “你有微信吗?我扫一下你的二维码,把我们排练的剧照发给你。”芳芳熟练地将记者加为微信好友。她的“朋友圈”里最近转载了一篇中文文章。    排练中文小品、上网追《甄嬛传》、用微信和中国朋友聊天……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与互联网的普及,令埃及学生过上了“中式”生活,也为学习汉语创造了潜移默化的环境。    李哈布从1988年开始在艾因夏姆斯大学学习中文,曾赴北京留学,回国后获得汉语博士学位,如今已是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孔子学院院长,也是学生们心中“汉语说得最好的埃及人”。    李哈布站在舞台边观看门生的表演,回忆起自己还是学生时的经历。“除了每年从中国来讲课的两三名老师,我们什么都没有。没有教材,没有词典,没有讲中文的朋友,也没有网络。我们只能缠着中国老师,和他们多讲中文练口语。”    “如今完全不一样了,学生们有现代的教材,有孔院组织的活动,网上也有大量中文资源。现在是学汉语最好的年代。”李哈布说。    李哈布自2007年开罗大学孔子学院建院起一直担任院长职务,不断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提高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她重点打造中文戏剧课堂。已有的教材跟不上时代发展,她就组织团队进行改编。    李哈布认为,新的教学方式与资源固然重要,前人的经验也不可或缺。    “我也是一名老‘学霸’,有20余年学习汉语的经验,这些可避免我的学生走弯路。比如,我特别强调大一新生应重视语音语调,因此大一的语音课全由中方老师教授。”    新思维与传统经验的结合正逐渐结出硕果。近年来,开罗大学中文系和孔子学院的学生先后在多项汉语竞赛中摘得桂冠,已有多人代表埃及前往中国参加“汉语桥”比赛。    今年的“汉语桥”埃及赛区比赛将于5月中旬在开罗大学举行。作为东道主,李哈布和她的学生们自信满满。    “我们今年参赛的选手来自大四和研一,希望他们能取得好成绩,获得去中国参加决赛的机会。”李哈布说。    芳芳的微信签名是“做自己的英雄”,她表达了通过“汉语桥”比赛前往中国的愿望:“我们计划明年参赛,虽然‘压力山大’,但我要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她们3人是生活中无话不谈的好友,也是这一戏剧课堂培养出的“汉语学霸”姐妹。在前不久由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第10届“大使杯”说汉语讲故事比赛中,3人稳重大气的台风、字正腔圆的发音给台下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分获第一名、第三名与鼓励奖。

  3个姑娘的参演节目别具一格。玮琪在表演中引用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一“正能量”哲理;夕文讲述了经历汶川地震的假肢舞者廖智的故事;芳芳则介绍了来华学习中医的肯尼亚郑和水手后裔瓦玛卡·沙里夫。

  “孔子学院的中方老师帮我们设计台词,开罗大学音乐学院的志愿者帮我们编排舞美,老师鼓励我们扮演符合自己性格的角色,展现真实的自我。”3名女生告诉记者。

  “我们都喜欢上网看《失恋33天》《甄嬛传》《幸福来敲门》等电影电视剧,不仅可从中了解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还可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改编成剧本,像他们这样表演出来。”夕文指着台上的演员说。

  不仅是影视作品,中国的新闻网站、流行音乐以至微信等手机应用均已进入这些汉语学习者的日常生活。

  “你有微信吗?我扫一下你的二维码,把我们排练的剧照发给你。”芳芳熟练地将记者加为微信好友。她的“朋友圈”里最近转载了一篇中文文章。

  排练中文小品、上网追《甄嬛传》、用微信和中国朋友聊天……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与互联网的普及,令埃及学生过上了“中式”生活,也为学习汉语创造了潜移默化的环境。

  李哈布从1988年开始在艾因夏姆斯大学学习中文,曾赴北京留学,回国后获得汉语博士学位,如今已是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孔子学院院长,也是学生们心中“汉语说得最好的埃及人”。

  李哈布站在舞台边观看门生的表演,回忆起自己还是学生时的经历。“除了每年从中国来讲课的两三名老师,我们什么都没有。没有教材,没有词典,没有讲中文的朋友,也没有网络。我们只能缠着中国老师,和他们多讲中文练口语。”

  “如今完全不一样了,学生们有现代的教材,有孔院组织的活动,网上也有大量中文资源。现在是学汉语最好的年代。”李哈布说。

  李哈布自2007年开罗大学孔子学院建院起一直担任院长职务,不断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提高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她重点打造中文戏剧课堂。已有的教材跟不上时代发展,她就组织团队进行改编。

  李哈布认为,新的教学方式与资源固然重要,前人的经验也不可或缺。

  “我也是一名老‘学霸’,有20余年学习汉语的经验,这些可避免我的学生走弯路。比如,我特别强调大一新生应重视语音语调,因此大一的语音课全由中方老师教授。”

  新思维与传统经验的结合正逐渐结出硕果。近年来,开罗大学中文系和孔子学院的学生先后在多项汉语竞赛中摘得桂冠,已有多人代表埃及前往中国参加“汉语桥”比赛。

  今年的“汉语桥”埃及赛区比赛将于5月中旬在开罗大学举行。作为东道主,李哈布和她的学生们自信满满。

  “我们今年参赛的选手来自大四和研一,希望他们能取得好成绩,获得去中国参加决赛的机会。”李哈布说。

  芳芳的微信签名是“做自己的英雄”,她表达了通过“汉语桥”比赛前往中国的愿望:“我们计划明年参赛,虽然‘压力山大’,但我要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相关热词搜索:埃及姑娘 乐学汉语 甄嬛传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626-4893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