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被外国学生“问住了”的汉语课 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对外汉语教师:被外国学生“问住了”的汉语课

2017-07-13 17:08:00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对于已参加过沉浸式汉语训练,甚至在中国生活过三五年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能说地地道道京腔京韵的普通话真的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儿。如果汉语课堂上出现了这么一位学生,已经够让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头疼的了。如果课堂上全都是这样的学习者,那景象你能想象得到吗?

  我就遇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珞德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暑期汉语强化项目中,所有的学员全都有很好的汉语基础。他们所关心和专注的问题,早已超越了汉语语言本身。有时候,他们把老师问得一愣一愣的。所以,跟这样的学员在一起,对于教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上周我们讲到《共享经济在中美两国的发展》,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共享经济给传统经济模式带来了新的冲击。”课文里对“冲击”的解释是“A事物对B事物产生的干扰和打击”。这是个一般性的词汇,并不是专业词汇,本来不应该成为讨论的热点。但是,我们的学员却跳出了课文的语境而对“冲”这个构词语素直接进行提问:“冲好像跟水有关系。这个冲击我能理解。就是像发洪水一样,把对水流造成阻碍的东西带走了,对吧?”我点点头说:“理解得非常好,就是这样的意思。”然后这名学员接着问道:“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中国人冲咖啡用这个冲,冲厕所也用这个冲?我觉得这两种水,真的不是一样的水啊!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一次,我们讲到《中国的老龄化与少子化》这篇课文,有一个学员对“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面临老龄化和少子化”这句话提出了疑问:“这里的句子也可以说成‘所有的家庭不都面临老龄化和少子化’对吧?我的问题是,所有家庭不都面临这个问题,和所有家庭都不面临这个问题,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无论是“冲咖啡”还是“冲厕所”,无论是“都不”还是“不都”,这些貌似是关于词汇和语法的问题,其实跟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有着深深的联系。对于汉语强化训练中的学习者而言,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母语与汉语之间表层化的语言差异背后所隐藏着的这种思维差异。汉语思维中二元对立而统一的思维认知特征在词汇引申过程中的体现,汉语思维中以空间知识为基础的范围观念在汉语句法词序层面的反映,最终都会表象化为汉语的语言呈现。所以,我们课堂上遇到的这些“小”问题,其实都是“大”问题。如果没有对语言背后思维逻辑的深刻认识,恐怕真的很难回答好这些问题呢。

相关热词搜索:汉语 外国 教师
下一篇:最后一页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371-55626489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