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至今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3年了。
上课铃就是信号
张敏老师的课有4大法宝: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互动多。“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课程,面对的是来自各国的学生,要上好这门课可不能马虎。”张敏说。
当许多老师在为课堂出勤率发愁的时候,张敏却给学生们定下了规矩,上课铃是一个信号,凡是迟到的学生不许进课堂。几年下来,在张敏的课堂上,不但学生都能准时到场,出勤率出奇地高,课堂气氛也很好,学生中有一种爱学习、比着学习的氛围。
张敏说,做教师就应该有这个底气,只有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他们才会主动学习。
“问题不断”的课堂
“严师出高徒。”除了上课不许迟到外,张敏的课上也绝不给学生偷懒的机会。她的课堂真得算上“问题不断”!
对外汉语教学,张敏最看重的是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语言教学重在应用,要把握精讲多练的原则。我希望我的课上问题不断。”学生们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孙老师乐于一一解答。
有一个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学生名叫穆罕默德,他年龄小,汉语基础差,人也比较内向。张敏发现他与其他学生互动不多,课堂上也不怎么发言。为了让他尽快跟上其他人的进度,张敏常常在课下给他“吃小灶”,很快,穆罕默德的中文进步了一大截,上课开始提问题,人也开朗了起来。
课堂也是“小舞台”
在她的课上,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份综合实践作业,谈谈对中国的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体会。一次,有一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学生在发言时提到自己在中国的一些不愉快经历,言辞很是偏激。孙老师并没有指责他,而是让另外一名同学谈谈当天早上的经历。原来,那天早上下雨,这名学生没带雨伞,一个素不相识的中国人不仅为她撑伞走了一大段路,最后还把雨伞送给了她。孙老师说,“这都发生在中国。中国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样,是不完美的。希望大家能够客观地看待中国。”下课后,那名哈萨克斯坦的学生跑到张敏面前说:“老师,我不想下课,我要一直上你的课。”
张敏本着诚实、诚恳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