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的习俗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中国文化 > 风俗民情 > 正文

立秋节气的习俗

2014-08-07 17:33:59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在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立秋”这天天子会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仪式。汉代承袭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会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会佩戴楸叶,以应时序。明朝也承袭宋代。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都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谷米,以示庆祝。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来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即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例如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比较流行。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啃秋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有迎秋之意,后来人们把在立秋当天吃西瓜也称之“啃秋”。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立秋日人们再吃一吃西瓜,也含有依依惜别之意。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雪白的山芋啃,抱着金黄的玉米棒子啃。由此可见,“啃秋”习俗所蕴含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之情。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目标已完成,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相关热词搜索: 立秋 节气 习俗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626-4893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