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基督教遇上中国文化”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当基督教遇上中国文化”

2014-03-13 13:50:11   来源:   评论:0 点击: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汉语培训推广中心“宗教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第三场的主讲者是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宋旭红教授,她从术语问题的角度,即基督教义中的“GOD”在中文里的不同翻译,为听众解读了早期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第一次交锋。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汉语培训推广中心“宗教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第三场的主讲者是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宋旭红教授,她从术语问题的角度,即基督教义中的“GOD”在中文里的不同翻译,为听众解读了早期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第一次交锋。 宋教授从16世纪耶稣会士利玛窦到19世纪新教徒翻译God的中文名称小故事讲起,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到底GOD应该如何翻译,是上帝、是神、还是天主?不同的翻译在当时的中国遭遇了哪些冲突?这些冲突又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宋教授认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第一次交锋是多维度的,比如,从宗教的维度看,是基督教的一神教与中国传统的多神教的冲突;从哲学的维度上看,产生了对中国传统的“天”究竟是自然意义的“天”还是个体化的统治者的质疑;从伦理的维度上看,基督教的神与中国祖先崇拜的传统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从语言学的维度上看,因为中文里没有大小写的差别,那么在中国的基督徒又如何区别《圣经》中的神与中国传统的神?从政治的维度上看,“天主”与中国帝王的“天子”则是最直接的冲突。宋教授认为,God中文如何翻译的术语问题是基督教传教运动史上的一个特殊案例,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间第一次多维度的对话,既有冲突,又有融合,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宋教授的讲座引起了听众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提问,畅所欲言,场面反响热烈。佐治亚州立大学汉语培训推广中心举办这次系列讲座的话题都极具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呈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包容、持久与生命力。
宋教授从16世纪耶稣会士利玛窦到19世纪新教徒翻译God的中文名称小故事讲起,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到底GOD应该如何翻译,是上帝、是神、还是天主?不同的翻译在当时的中国遭遇了哪些冲突?这些冲突又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宋教授认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第一次交锋是多维度的,比如,从宗教的维度看,是基督教的一神教与中国传统的多神教的冲突;从哲学的维度上看,产生了对中国传统的“天”究竟是自然意义的“天”还是个体化的统治者的质疑;从伦理的维度上看,基督教的神与中国祖先崇拜的传统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从语言学的维度上看,因为中文里没有大小写的差别,那么在中国的基督徒又如何区别《圣经》中的神与中国传统的神?从政治的维度上看,“天主”与中国帝王的“天子”则是最直接的冲突。宋教授认为,God中文如何翻译的术语问题是基督教传教运动史上的一个特殊案例,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间第一次多维度的对话,既有冲突,又有融合,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宋教授的讲座引起了听众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提问,畅所欲言,场面反响热烈。佐治亚州立大学汉语培训推广中心举办这次系列讲座的话题都极具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呈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包容、持久与生命力。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371-55626489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