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教工作者聚“老家” 叹师资匮乏成最大掣肘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海外华教工作者聚“老家” 叹师资匮乏成最大掣肘

2015-10-30 09:28:00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一直以来,华文教育被誉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即使是漂洋过海,那一口纯正的乡音依旧是化不开的乡愁。从1690年的印尼明诚书院创办至今,华文教育已经走过了3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球已经有近2万所各种类型的华文学校。27日,来自德国、意大利、希腊等国的海外教育工作者聚首浙江丽水,共探华文教育现状。有侨领认为,华文教育面临的首要困难是合格师资的极度匮乏,华文学校“本土化”进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海外华教工作者聚“老家” 叹师资匮乏成最大掣肘
 
  不开餐馆,做什么?这曾是摆在青田人傅春平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1980年,年少的傅春平漂洋过海前往德国谋生。和许多青田华侨一样,刚到德国的傅春平选择了开办餐馆,利用中国文化的独特、典雅氛围和美味的中国餐饮吸引食客。然而等到餐馆经营稳定后,傅春平却没有继续扩大他的餐饮事业,而是开始投身于华文教育事业。
  1992年,傅春平开办了华德中文学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华德中文学校已经颇具规模,拥有500多名学生和20多名老师。提及办学的经历,傅春平五味杂陈。在他看来,虽然办好华文教育是华人社会根本、迫切的需求,华人学习华文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但不得不说,开展海外华文教育的外语环境仍比较艰难,尤其是师资人才十分紧缺,整体教育水平并不理想。
  傅春平创办华文学校的发展历程正是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漂泊伊始,为了把“根”留住,华人出钱出力兴办各类华文学校,供华裔子弟就读。从1690年的印尼明诚书院创办至今,华文教育已经走过了30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全球目前已经有近2万所各种类型的华文学校,中国本土以外懂中文者70%以上都是在华文学校接受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根,维系于民族精神。而华文教育为华侨华人守住了这一精神家园,才使得华人社会能够守望相助,根脉绵延。
  13日至14日,第三届浙江丽水华侨大会举办期间,来自德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的海外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者齐聚“华文教育、华文媒体座谈会”,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希时报》社长吴海龙认为,学习华文就是传承传统文化,“在教育好孩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么做人,如何爱家爱国,因此华文教育不可或缺。”
  然而,意大利中意国际学校董事长周勇却不无担心地说道,目前华文学校的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很多是侨三代、侨四代,他们对中文已经很陌生,而他们的父辈本身的华文教育基础就比较缺失,没有强烈的让孩子学习中文的意愿。更让他担忧的是,目前许多华文学校松、散、小,面临着资金、师资匮乏等诸多困境。
  同样地,西班牙马拉加中文学校校长李松林认为,华文学校师资匮乏现状已经十分严峻,“由于许多华文学校都是中国人开办的私立学校,一般都很难得到侨居国政府的认可,所以要找到符合标准的中文老师更是难上加难……”
  面对华文教育新形势、新机遇,华侨们希望,未来华文教育华文能够向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方向迈进,推动华文学校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他们呼吁海内外热心华文教育的人士共同呵护好这项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让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基因在海外世代相传。
  “民族要被人家认可,往往最后是靠文化。”在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波看来,华文教育、华文媒体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促进华文学校和华文媒体与丽水拓展交流、加深合作,在本届华侨大会上,达成合作签约8项,其中华文学校合作签约4项、华文媒体合作签约4项。
  陈建波表示,未来两地完全可以通过夏令营等活动,帮助丽水的孩子与海外的华侨、华裔子女增进交流,互相帮扶支持,同时定向培养一批双语教育的教师,加强与海外华文学校和媒体的合作,共同繁荣中华文化。
 
相关热词搜索:教工 汉语教师 华教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626-4893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