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学英语难 其实老外学汉语更蒙圈 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国人学英语难 其实老外学汉语更蒙圈

2017-03-12 11:14:00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其实老外学汉语更蒙圈     □本报记者李雪萌   近日,一则《清朝英语教材长这样 150多年前中国人这样学英语》的消息引起大家关注,书上一些用汉字标的英文读音,现在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也让网友们又想起了当年在“thank you”下面标上“三克油”的时光。   大部分人学习另一种语言都不容易!我们学不好字母文字固然是坏消息,但好消息是,我们并不孤单,老外们学汉语更难。 无迷茫、不外语   这本出版于“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画风与今天的英语课本完全不同。小编犹记得当年用汉字给单词注音,被老师勒令擦掉;但这里,汉字标音却是主要学习方法。   看到“土、度、回夫、买以、勿伦脱”,不要以为是乱码,是“to do with my friend”(我与朋友做去);“托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为”,意思是“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明日给你回音)……   大概教材作者也知道这种学习方法在科学性上有所欠缺,所以在开篇友情提示诀窍:“唯学者自揣摩之。”意思就是学会学不会,只能看你的造化了!   专家说,用汉字为英文注音的学习方法,在近代曾长期大量存在。19世纪初,中国最早接触外语的通商口岸,一些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学习教材比较流行。大都是洋泾浜风格,都是用汉语为英语注音,方便中国人学习。   林则徐55岁时开始自学英语,也是只能死记硬背。他同样用汉字给英文单词注音,China的后边注上“柴诺”,doctor后注“诺克拓”,trade注“吐烈”。据说李鸿章每次出使外国,也是用这招,将一些寒暄语用汉语标在扇子上,临时抱佛脚。   其实中外人士的脑回路都差不多,在我们这样学外语的时候,外国人也不约而同地找到了同样的方法。有人实拍了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的汉语课本,居然也是用字母或单词来标注,比如“手臂”是“show bee”,还在旁边贴心地画了一只蜜蜂的图片;“膝盖”则是“She Guy”,附图是个小姑娘。   在世界语言之林中,汉语历来以难学而出名。马克思当年都没能挑战这个难关。甚至有种说法:英国学者威尔斯在其《世界史纲》中,把中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原因,归结为汉语的阻碍——因为太难学,中国人都把精力用在语文学习上了。   网络上频频有老外关于汉语难学的吐槽,一个男孩跟着光盘、一本正经读拼音的视频一度广为流传,尤其是其读绕口令的时候那个迷茫的眼神,让很多网友“笑了一百遍”,认为大学时候考四六级受到的折(终于“大仇得报”。那时的一位翻译家   说到一百多年前国人学习外语,必然会让人想到那时候中外的一些文化交流。中西方的互相了解正是从清晚期开始的,那时候就有了很多翻译作品。   不懂外语也可以搞翻译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来给读者介绍一下林纾。   林纾被认为是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他最有名的翻译作品是《巴黎茶花女遗事》。这也是中国翻译史上第一部长篇译著,为国人见所未见,立即风行全国,一时洛阳纸贵。大翻译家严复曾赞曰:“伤心一部茶花女,荡尽支那浪子魂”。   林纾翻译过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小说,总数超过180部!   所以这是一位精通多种语言的天才吗?并不是!林纾不懂任何一种外语,不认识一个外文单词,甚至都不认识字母!   他的方法是:想法搞到原版著作,请一位或几位留学归来的朋友讲给自己听,他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再用文言文转述下来。   节选一段“茶花女”大家随便感受一下:   明日马克(就是玛格丽特)仍不言,双泪迸落如雨,泪注颊上,晶莹如巨钻射光,举其弱腕,将与余执,复又撒落衾上。余以为前吝尽销矣,乃约马克同行离巴黎。马克曰:“不能。”察其声,似恐极而颤。   这种独特的林氏翻译方法,让很多作品远远脱离了原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林纾的翻译全凭心情,不喜欢的情节就大段拿掉,人物对话重新设计,甚至直接在书里插入自己的评论感想——一个翻译家,率性写意到这份上,也算是空前绝后。   然而林纾的贡献不能被忽视抹杀。他最早向国人介绍了西方完全不同的生活、思想、风情,大家最早从他那里接触了《黑奴吁天录》(即《汤姆叔叔的小屋》)和《块肉余生述》(即《大卫·科波菲尔》)等经典名著。   重要的是,林纾让我们知道了,一定要学好外语,去读原版书! 起名也是个大学问   时代进步了,我们终于跟国际紧密接轨。一个显著表现就是,春霞、美丽、建国,名片上都成了Lucy、Jennny、   Janmes。据说中国人给自己取的英文名通常都不太合适,要么太平常,要么太个性,总之不太合老外们的取名文化。   中国人这么重视名正言顺,起不好名可是个大事儿!不久前有消息称,一个英国女孩建了一个网站,专门为中国人取名字,成立6个月来,已经为超过22万名中国宝宝提供了英文名建议,而且顺带赚了几十万!   回到我们的主题,中国人起不好英文名,外国人想起个中文名更难!   ——有个男学生要给自己叫“李采花”:“因为我来中国,得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中国妻子,我很喜欢楚留香这个采花大盗,所以我要取这个名字!”我表示了赞赏,但建议不如改成同义的“撷芳”为佳。他认同了之后沿用至今。   ——我们公司原来一老外,叫Ad-am Power,中文名字叫:安灯泡。   ——一个某不知名小国家的男生直接用了我爸的名字!之前上课我们互相介绍家庭情况来做口语练习。他给我的理由是:“因为我也想有像你一样优秀的女儿!”他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在班上我都提供常用名和姓让他们自选搭配,那么问题来了:超过一半的学生名字都选“龙”。   ……    但是,也有中文名起得非常棒的“歪果仁”,比如通用汽车前任CEO Fritz Henderson,不叫“亨德森”,而是叫“韩德胜”;伦敦证券交易所主席Chris Gibson-Smith也不再叫“吉布森”,而是“高博深”。   有时候这些外国人太有名,比如汉学家费正清、高本汉、史景迁、蒲立本,都是地道的老外,中文名太地道,会让中国人都迷惑。   怪只怪语言实在太复杂精深,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歪果仁”,要想学好外语,都只能“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近日,一则《清朝英语教材长这样 150多年前中国人这样学英语》的消息引起大家关注,书上一些用汉字标的英文读音,现在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也让网友们又想起了当年在“thank you”下面标上“三克油”的时光。

  大部分人学习另一种语言都不容易!我们学不好字母文字固然是坏消息,但好消息是,我们并不孤单,老外们学汉语更难。
无迷茫、不外语
  这本出版于“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画风与今天的英语课本完全不同。小编犹记得当年用汉字给单词注音,被老师勒令擦掉;但这里,汉字标音却是主要学习方法。
  看到“土、度、回夫、买以、勿伦脱”,不要以为是乱码,是“to do with my friend”(我与朋友做去);“托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为”,意思是“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明日给你回音)……
  大概教材作者也知道这种学习方法在科学性上有所欠缺,所以在开篇友情提示诀窍:“唯学者自揣摩之。”意思就是学会学不会,只能看你的造化了!
  专家说,用汉字为英文注音的学习方法,在近代曾长期大量存在。19世纪初,中国最早接触外语的通商口岸,一些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学习教材比较流行。大都是洋泾浜风格,都是用汉语为英语注音,方便中国人学习。
  林则徐55岁时开始自学英语,也是只能死记硬背。他同样用汉字给英文单词注音,China的后边注上“柴诺”,doctor后注“诺克拓”,trade注“吐烈”。据说李鸿章每次出使外国,也是用这招,将一些寒暄语用汉语标在扇子上,临时抱佛脚。
  其实中外人士的脑回路都差不多,在我们这样学外语的时候,外国人也不约而同地找到了同样的方法。有人实拍了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的汉语课本,居然也是用字母或单词来标注,比如“手臂”是“show bee”,还在旁边贴心地画了一只蜜蜂的图片;“膝盖”则是“She Guy”,附图是个小姑娘。
  在世界语言之林中,汉语历来以难学而出名。马克思当年都没能挑战这个难关。甚至有种说法:英国学者威尔斯在其《世界史纲》中,把中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原因,归结为汉语的阻碍——因为太难学,中国人都把精力用在语文学习上了。
  网络上频频有老外关于汉语难学的吐槽,一个男孩跟着光盘、一本正经读拼音的视频一度广为流传,尤其是其读绕口令的时候那个迷茫的眼神,让很多网友“笑了一百遍”,认为大学时候考四六级受到的折(终于“大仇得报”。那时的一位翻译家
  说到一百多年前国人学习外语,必然会让人想到那时候中外的一些文化交流。中西方的互相了解正是从清晚期开始的,那时候就有了很多翻译作品。
  不懂外语也可以搞翻译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来给读者介绍一下林纾。
  林纾被认为是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他最有名的翻译作品是《巴黎茶花女遗事》。这也是中国翻译史上第一部长篇译著,为国人见所未见,立即风行全国,一时洛阳纸贵。大翻译家严复曾赞曰:“伤心一部茶花女,荡尽支那浪子魂”。
  林纾翻译过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小说,总数超过180部!
  所以这是一位精通多种语言的天才吗?并不是!林纾不懂任何一种外语,不认识一个外文单词,甚至都不认识字母!
  他的方法是:想法搞到原版著作,请一位或几位留学归来的朋友讲给自己听,他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再用文言文转述下来。
  节选一段“茶花女”大家随便感受一下:
  明日马克(就是玛格丽特)仍不言,双泪迸落如雨,泪注颊上,晶莹如巨钻射光,举其弱腕,将与余执,复又撒落衾上。余以为前吝尽销矣,乃约马克同行离巴黎。马克曰:“不能。”察其声,似恐极而颤。
  这种独特的林氏翻译方法,让很多作品远远脱离了原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林纾的翻译全凭心情,不喜欢的情节就大段拿掉,人物对话重新设计,甚至直接在书里插入自己的评论感想——一个翻译家,率性写意到这份上,也算是空前绝后。
  然而林纾的贡献不能被忽视抹杀。他最早向国人介绍了西方完全不同的生活、思想、风情,大家最早从他那里接触了《黑奴吁天录》(即《汤姆叔叔的小屋》)和《块肉余生述》(即《大卫·科波菲尔》)等经典名著。
  重要的是,林纾让我们知道了,一定要学好外语,去读原版书!
起名也是个大学问
  时代进步了,我们终于跟国际紧密接轨。一个显著表现就是,春霞、美丽、建国,名片上都成了Lucy、Jennny、
  Janmes。据说中国人给自己取的英文名通常都不太合适,要么太平常,要么太个性,总之不太合老外们的取名文化。
  中国人这么重视名正言顺,起不好名可是个大事儿!不久前有消息称,一个英国女孩建了一个网站,专门为中国人取名字,成立6个月来,已经为超过22万名中国宝宝提供了英文名建议,而且顺带赚了几十万!
  回到我们的主题,中国人起不好英文名,外国人想起个中文名更难!
  ——有个男学生要给自己叫“李采花”:“因为我来中国,得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中国妻子,我很喜欢楚留香这个采花大盗,所以我要取这个名字!”我表示了赞赏,但建议不如改成同义的“撷芳”为佳。他认同了之后沿用至今。
  ——我们公司原来一老外,叫Ad-am Power,中文名字叫:安灯泡。
  ——一个某不知名小国家的男生直接用了我爸的名字!之前上课我们互相介绍家庭情况来做口语练习。他给我的理由是:“因为我也想有像你一样优秀的女儿!”他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在班上我都提供常用名和姓让他们自选搭配,那么问题来了:超过一半的学生名字都选“龙”。
  ……

  但是,也有中文名起得非常棒的“歪果仁”,比如通用汽车前任CEO Fritz Henderson,不叫“亨德森”,而是叫“韩德胜”;伦敦证券交易所主席Chris Gibson-Smith也不再叫“吉布森”,而是“高博深”。
  有时候这些外国人太有名,比如汉学家费正清、高本汉、史景迁、蒲立本,都是地道的老外,中文名太地道,会让中国人都迷惑。
  怪只怪语言实在太复杂精深,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歪果仁”,要想学好外语,都只能“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相关热词搜索:汉语 老外 记者
下一篇:最后一页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626-4893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