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何时定居中国?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中国文化 > 历史文化 > 正文

红薯何时定居中国?

2014-11-19 14:10:43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红薯,又叫番薯、甘薯、朱薯、金薯、红芋、红苕、番葛、山芋、地瓜、地蛋……在现代中国,它拥有十几种别称。
 
  红薯作为一枚普普通通的块茎类食材,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别称,正是因为种植面积太广的缘故。从海南到东北,从江浙到甘肃,不管哪个省份都能见到红薯的身影。它的种植区域覆盖了所有的方言区,不同方言区的人民用不同的方言来称呼它,于是它就有了很多别名。
 
  其实它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并不算长,特别是在北方的某些省份,红薯完全是刚刚冒出来的新面孔。
 
  北方种植红薯的历史很晚
 
  公元1785年,乾隆皇帝对军机大臣说:“河南近年屡经大旱,庄稼缺水,颗粒无收,灾民遍地,饿殍遍野,这是朕的罪过,也是你们军机大臣的罪过。我听说福建那边盛产一种名叫番薯的东西,这种东西既能充饥,又能耐旱,不知道能不能在河南推广一下。如果推广成功,或许能成为河南老百姓的救命粮,缓解那里的灾情。我已经下旨给福建巡抚,让他培植一批番薯秧苗,派人从水路紧急运到河南,交给河南巡抚下发民间……”(参见《乾隆实录》卷1232)
 
  通过乾隆这段话可以得知,距今两百多年前,河南应该还没有人种植红薯。即使有,也一定是零星种植,尚未得到大面积推广。
 
  红薯在陕西的历史更为短暂。
 
  据建国后编印的《陕西省志》描述,红薯在乾隆年间被引进到陕南,在嘉庆年间被引进到渭南,但一直都是零星种植,直到新中国成立,陕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没有听说过红薯。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红薯才得以自上而下地由官方正式推广,然后迅速普及到陕西全省。
 
  明朝以前无红薯
 
  翻查古代文献,明朝以前中国是没有红薯的。
 
  陶毂《清异录》记载:“岭外多薯,间有发深山而得之者,枚块连属,有数十斤者,味极甘香,人多自食,未尝货于外。”说是广东山区多有野生薯,重达几十斤,味道很好吃,当地居民拿它当食物。这种薯不是红薯,而是一种攀援生长的巨型山芋。
 
  五代十国时期,蜀国君主孟昶每月初一喜欢吃素食,每回吃素必定要吃完一整盘薯药,他吃的薯药也不是红薯,而是山药。
 
  《西游记》描写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西梁女国设宴款待,一大桌子很丰盛的素斋,食品包括蒸饼、糖糕、蘑菇、香蕈、笋芽、木耳、黄花菜、石花菜、紫菜、蔓菁、萝菔(即萝卜)、黄精、芋头、山药,没有红薯。
 
  明朝以前出版过一大批地方志和类似地方志的著作,诸如《咸淳临安志》、《淳熙三山志》、《宝庆云阳志》、《岭外代答》、《岭表录异》等等,这些文献里统统见不到有关红薯的记载。
 
  红薯来自美洲
 
  跟辣椒、玉米、土豆、烟草、花生等等作物一样,红薯不是中国的土产,它来自美洲,也是哥伦布大航海之后发现的新物种。
 
  哥伦布在15世纪末年发现美洲,随后欧洲殖民者把美洲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美洲的红薯因此随着殖民者的脚步先后传入欧洲、东南亚、日本和中国。
 
  16世纪中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者进入吕宋岛,一边掠夺当地物产,一边把吕宋岛当成贸易中转站与中国通商,一边推广种植红薯。大约在公元1570年前后,红薯已经在吕宋普及,漫山遍野都是红薯藤,土著们随地掘取,补贴粮食之不足。
 
  中国与吕宋贸易已久,在南宋,在元朝,在明朝前期,中国的商船一直往返于吕宋和沿海各港口之间,有些商人会在吕宋定居下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成为现在所说的华侨。
 
  华侨在吕宋岛上见识了红薯的优越性:耐干旱、耐贫瘠、易移栽、易繁殖、营养丰富、味道甘美,于是就把红薯带回中国。
 
  谁是引进红薯的第一人
 
  关于红薯引进中国的经过,有一个流传最广泛的传说。
 
  说是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有个名叫陈振龙的读书人,科举不第,转而经商,往来于福建和吕宋,曾经在吕宋长期定居。
 
  陈振龙在吕宋发现红薯“随栽随活”,就从红薯藤上截取了几尺茎叶,切成小段,想把它带回福建。当时统治吕宋岛的西班牙殖民者禁止红薯出口,不让中国商人带走。陈振龙心生一计,他把红薯藤的小段编到缆绳里,混过西班牙人设置的关卡,经过七天七夜航行,终于把红薯带回了祖国。这一年是万历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93年。
 
  回国后,陈振龙在自家周围空地上试种红薯,大功告成,于是向巡抚衙门打报告,禀明红薯的良好习性和种植方法,请官府推广它。地方官从善如流,表彰了陈振龙的善举,并下令推广种植,从此红薯在中国扎根。
 
  这个传说出自陈振龙后代编著的《金薯传习录》,该书记载红薯引种与推广经过甚详,应该属实。
 
  但是来自福建的陈振龙未必是引进红薯的第一人。
 
  广东人最早引种红薯
 
  嘉靖年间成书的《广东通志》物产部分记载,广东薯类植物包括红薯、甘薯、甜薯和山薯。当时说的红薯并不是现在的红薯,但甘薯则极有可能指的是红薯。《广东通志》成书于1558年,如果该书里的甘薯确指红薯的话,那么在福建人陈振龙在1593年从吕宋往福建引种红薯之前,就已经有广东人引种红薯了。
 
  成书于宣统年间的《东莞县志》物产部分有更详细的记载:早在万历八年,也就是公元1580年,一位名叫陈益的东莞海商把番薯(即红薯)引入国内。
 
  如果说《东莞县志》成书较晚,可能有编造的成分,那么请看明朝史学家苏琰在《朱薯颂》里所写的一段话:“甲申、乙酉间,漳、潮之交,有岛曰南澳,温陵洋舶道之,携其种归晋江五都,乡曰灵水,种之园斋。甲午、乙未间,温陵饥,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之薯者十之七八。”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万历十二年和万历十三年之间,福建泉州的海商于南澳岛上作短暂休整,在岛上发现了红薯,遂引种到晋江县灵水乡,进而推广到临近乡村。后来到了万历二十二年和万历二十三年之间,泉州闹灾,粮食欠收,只有红薯依然丰产,泉州的大部分农民靠红薯挡饥,安全度过了自然灾害。
 
  万历十二年即1584年,万历十三年即1585年,根据苏琰的记载,在1584年年底和1585年年初的时候,泉州海商从南澳岛上引种了红薯,这一时间依然比陈振龙从吕宋引种红薯要早八九年。
 
  另外我们知道,南澳岛以前分属闽、广,现在属于广东,既然泉州海商是1584年和1585年之交在南澳发现红薯的,说明广东居民引种红薯的时间一定早于1584年。据此推论,《东莞县志》里东莞海商陈益早在1580年就从吕宋引种红薯的记载应该属实。换言之,从现有文献来看,红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是传说中的1593年,而是1580年;最早引种红薯的大功臣也不是福建人陈振龙,而是广东人陈益。
�F�;�,��g���果说《东莞县志》成书较晚,可能有编造的成分,那么请看明朝史学家苏琰在《朱薯颂》里所写的一段话:“甲申、乙酉间,漳、潮之交,有岛曰南澳,温陵洋舶道之,携其种归晋江五都,乡曰灵水,种之园斋。甲午、乙未间,温陵饥,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之薯者十之七八。”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万历十二年和万历十三年之间,福建泉州的海商于南澳岛上作短暂休整,在岛上发现了红薯,遂引种到晋江县灵水乡,进而推广到临近乡村。后来到了万历二十二年和万历二十三年之间,泉州闹灾,粮食欠收,只有红薯依然丰产,泉州的大部分农民靠红薯挡饥,安全度过了自然灾害。


  万历十二年即1584年,万历十三年即1585年,根据苏琰的记载,在1584年年底和1585年年初的时候,泉州海商从南澳岛上引种了红薯,这一时间依然比陈振龙从吕宋引种红薯要早八九年。


  另外我们知道,南澳岛以前分属闽、广,现在属于广东,既然泉州海商是1584年和1585年之交在南澳发现红薯的,说明广东居民引种红薯的时间一定早于1584年。据此推论,《东莞县志》里东莞海商陈益早在1580年就从吕宋引种红薯的记载应该属实。换言之,从现有文献来看,红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是传说中的1593年,而是1580年;最早引种红薯的大功臣也不是福建人陈振龙,而是广东人陈益。
相关热词搜索:红薯 中国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626-4893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