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师在海外:带一支粉笔 传一路华风_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相关栏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汉语教师在海外:带一支粉笔 传一路华风

2017-10-16 14:52:00   来源: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评论:0 点击:
中国侨网马达加斯加的小朋友学习中国书法。
马达加斯加的小朋友学习中国书法。

  10月4日,中秋佳节,月亮特别清朗。原计划在飞机上的李朝军,没想到还能在清远佛冈的家里喝几啖浓茶,与女儿说上几句带“月”字的诗词应应景。

  收拾好的行李箱孑立在客厅一隅,上一转的行李标签还没撕下来,上面印着的“MRU-CAN”预示着又一轮10小时的飞行即将再启。MRU指代毛里求斯,只是中转站,他的最终目的地在马达加斯加,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如果不是因为不期而至的鼠疫,李朝军应该已经在那里展开第三个年度的华文支教。

  在广东,像李朝军这样外派的华文教师今年有40位。有意思的是,30年前,中国第一位“派出去”的华文教师与李朝军路径一样,同样来自广东,教坛同样设在了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华侨学校。

  一支粉笔,一头连着祖国,一头连着万千海外华人的心。从1987年的“点对点”,再到2004年正式派出第一批外派华文教师至今,广东向海外派出华文教师约1000人次。不仅“派出去”,还“请进来”,通过举办一年制的“海外华文幼师培训班”,为海外华社培养了约1000名华文幼儿教师。

  也许肤色不再划一,头发不见得乌黑,但散落在五湖四海的炎黄子孙却记住了:我们的祖先从中国来。

  南方日报记者 谢苗枫 林亚茗

孔菁华在印尼用游戏的方式教印尼小朋友学中文。
孔菁华在印尼用游戏的方式教印尼小朋友学中文。

  第一次上课

  孩子怕得往外跑

  李朝军与马达加斯加的结缘来自2015年3月校讯通的一则“海外支教”信息。

  “对从农村长大的我来说,这是个走出去看看的机会,更何况我是个党员。”原在清远佛冈中学教语文的李朝军回忆,在市教育局“最后动员令”下来后,他决定报名“走一遭”。

  经历“试讲”、才艺展示、英语测试和面试,在华南师范大学再进修一个星期,又进行一轮新的考试,李朝军终于成为一名海外支教教师,前往非洲的马达加斯加。

  李朝军任教的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华侨学校,创办于1938年,是整个东非唯一一所私立全日制华文学校,覆盖幼儿园到高中。据老华侨陈兆来介绍,19世纪早期就有中国人到马岛做生意,19世纪末法国殖民者从中国沿海地区招募劳工到马岛修公路和铁路,到20世纪30年代,马达加斯加华侨人数已相当可观。“学校刚开办时只有19名学生,到现在已有学生600多人。”

  由于缺乏中文教师,自1987年起,国务院侨办开始向该校派出支教老师,第一位教师就是来自广东,至今已有30年。

  李朝军到校第一年,包括他在内全校只有8位华人老师,其中2位祖籍顺德,用广东话教学。李朝军需要负责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个年级的中文教学任务。

  从电算化教学普及的广东来到马达加斯加,李朝军首先要适应的是怎样在简陋的教学设备上“下功夫”。只有黑板和粉笔,黑板还是那种特别糙的,一支粉笔用不了一个星期就没了。原本在国内备好的课件带过去,即使只投影到墙上,也未必成功,因为电压总是不够。

  教具上的落差是其次,教学理念的不同才是关键。“这里的最大区别是,国内可以讲语法,这里的语法不能讲得太多,而且对学生要尽量形象,不能说得太抽象,教一个词得拿出实物来,让他们形成好的概念,容易记住。”李朝军举例,比如“筷子”,你要拿着筷子告诉他们“夹”这个动作,配合“我用筷子夹玉米、夹花生米、夹黄豆”,老师在黑板写字,学生学用筷子夹东西。

  面对“畏难”的学生,有的外派华文教师还会设计游戏来教学。

  2004年,作为广东正式外派华文教师的首批成员,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教师孔菁华前往印尼巴厘岛印华三语学校负责幼儿部、小学部的华文教学及华语师资培训。

  回忆当初,孔菁华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踏进幼儿部教室的时候,有些孩子背着书包往外跑,害怕地喊“我不学华语,不听写”。“后来才了解到印尼语发音与汉语发音的区别,年龄小的孩子要领悟确实得花点功夫。”

  于是,孔菁华设计了一套“肢体笔画操”,让小朋友用肢体学习笔画、用身体动作记忆四声,并把简短的课文变成歌曲。有时会用戏剧的方式来让孩子们表演课文内容,用中国传统的民间游戏和中国传统的歌曲作为华语学习的奖励。

  一年过去,从一开始简单对话都很困难,到所有孩子不但能听得懂、会交流、读得清晰,还会写短文、写日记,当地华人激动地拉着孔菁华的手,久久不愿道别。

李朝军与塔马塔夫华侨学校的学生合影。
李朝军与塔马塔夫华侨学校的学生合影。

  传播中华文化

  “孝道”最受欢迎

  由于要求外派华文教师的学校都是华语师资匮乏的学校,因而每一位外派教师几乎都是“三头六臂”式的全能教师。他们的教学任务不仅是教授中文,还有一些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甚至数学课、体育课、自然科学课。

  为了提高孩子们对中文的接受度,老师们也是各出奇招,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把打开中文大门的钥匙集结在“文化”上:剪纸、书法、背唐诗宋词、唱中文流行歌、打太极拳……寓教于乐。

  孔菁华在春节的时候和学生穿着汉服一起剪窗花、做红灯笼、挂春联布置教室。当孩子们得知中国农历年还有舞狮,要练功后,还纷纷要求学习中华武术操。“他们在每次练习中都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华武术的魅力,并能让武术精神帮助自己克服学习华语时遇到的困难。”孔菁华说,在幼儿部毕业典礼上武术表演的节目受到了当地华人的热烈喝彩。

  在南半球的那端,李朝军每周三个年级的中文课加起来有18节课,但如果连上书法、中国象棋、乒乓球等兴趣班就有24节。“孩子们对兴趣课相当热衷,病了都会坚持来上。”他介绍说,塔马塔夫华侨学校目前70%的学生是华侨华人子弟,他们皮肤黝黑,吃着大米饭,多数能说广东话(顺德方言),对毛笔字、舞狮舞龙等传统文化最着迷。于是,李朝军会在兴趣课上特别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引入,不仅全华语教学,还会讲典故、讲习俗。

  事实上,每位外派教师岗前培训时就意识到,一个民族倍加珍爱的是她的文化,“走出去”不仅承担教授汉语的工作,还应该担负起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但文化传播也不能想当然,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可能别人是难以理解的。”李朝军举例,当他尝试介绍佛冈高岗镇传统的豆腐节时,他发现台下的学生们大部分觉得不可思议:“豆腐那么好吃,怎么用来打豆腐仗那么浪费。”从那往后,李朝军讲故事、讲习俗时更精心甄选,用当地人能接受的方式去介绍发展中的中国。

  他发现,与传统手艺、运动相比,更深入人心的是,关于做人最朴实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比如,李朝军家访时了解到班上一个女孩在家从不做家务,经常跟妈妈争吵。“我跟女孩说了父母生儿养儿的艰辛,尊重父母的理由在哪里,过了几个星期,她妈妈来学校对我竖起大拇指,说女儿在家变乖了、帮忙做家务了。我想这正是中国孝文化当中做人要懂得感恩这一价值的体现。”李朝军说。

  “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学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华侨华人子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具有民族相通性的,因而能引人入胜。”广东省侨办巡视员林琳说。


相关热词搜索:华风 华文 粉笔
下一篇:最后一页

首页  |  协会简介  |  资格考试  |  新闻资讯  |  海外招聘  |  出国留学  |  就业案例  |  常见问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正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371-55626489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37号银丰商务大厦A座508室